清凉茶禅

2014/06/04

今年南京的夏天已属姗姗来迟,让大家过足了春天的桃红柳绿的惬意日子。

然而,端午节已至,春天的万紫千红已成为过往,随着布谷鸟清脆的叫声,枝繁叶茂的夏天来了。一入夏天,那便一步走进了炎热,心境儿也随着气温的上升而烦躁了起来。不过,夏有夏的味道,唐代诗人李昂就很直白:“人皆苦炎热,我爱夏日长。”陆游倒是很诗意:“纷纷红紫已成尘,布谷声中夏令新。”

古人的纳凉也非现代人可比,“携杖来追柳外凉,画桥南畔倚胡床。月明船笛参差起,风定池莲自在香。”秦观携杖出户寻觅纳凉胜地,看到画桥南畔,绿柳成行,在这月明之夜,笛声参差而起,在水面萦绕不绝,池中盛开的莲花,在微风中幽香散溢,沁人心脾。

我很欣赏宋代大诗人梅尧臣的夏日清凉之法,《中伏日妙觉寺避暑》诗曰:“高树秋声早,长廊暑气微。不须河朔饮,煮茗自忘归。”盛夏,城镇赤日如烤,而山中则清风绕屋,禅房内花木葱茏,长廊曲径幽深,于此避暑品茗,自然乐而忘返。

5月24日,清凉禅茶《茶事物语》第一期活动就在清凉山古寺的清凉小院如期举行。金陵著名茶人、《金陵茶文化》一书作者葛长森教授,《江南茶道》周刊主编彭锦芳女士、熹园茶空间高级茶艺师周佳玲、三味茶庄庄主王浙东先生,以及南京市信息协会副秘书长杨秀云女士、《南京通史》主编杨永泉先生、地方志专家吴晓铁先生、楹联专家林志雄先生等一起,应邀参与了以“借一抹阳光,聊清凉茶事”为主题的禅茶活动,礼佛,焚香,诵经,煮水,熹园茶空间茶艺师的茶席演示、清凉寺禅茶班的禅茶演绎,一切的一切,是那样的舒服熨帖!尽管那时天空暗沉、小雨霏霏,理海法师的开示,就是那一抹最亮的阳光,照亮了大家心头那一丝灰暗。

活动期间,天解人意,偶降甘霖,如同理海法师所说:那雨,大一些,人坐不住;小一些,人没情趣;一阵一阵的雨,既清凉又有感觉。而莲花座的干泡台、枯槁有型的莲蓬枝、返璞归真的柴烧陶,散发自然气息的八年陈韵白牡丹、百年古树的安化黑茶及2013年的千两茶,还有茶台边禅茶班吟唱的《大悲咒》和《心经》,无不一一透洒岀禅意与茶韵。

而在这禅境茶韵中,我们可以心超物外,不计暑热,抛却烦躁,真可谓“寺中半日,可渡尘世百天”,那正是夏日里最有禅意最有茶韵的清凉!   叶茹       文